中国10年投资18国港口

2020/01/06


       中国正在海外积极推进港口的收购和出资。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进行统计显示,过去10年的投资对象至少涉及18个国家的25个项目,总投资额约合1.2万亿日元。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OSCO)等两家国有企业的投资占大部分。虽然围绕出资,也存在官司等纠纷,但正在稳步取得进展。

 

       日本经济新闻根据上市企业发布的资料等公开信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对象是2010年至201912月的过去10年的项目。在25个海外港口并购或出资项目(部分仍处于计划阶段)中,中国港口运营大型企业招商局集团占11个(包括与其他企业重复的部分),数量最多。

   

 

       第2多的是中国最大海运企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占9个。两家国有企业合计参与20个项目,占大部分。最近两家企业的活动也很活跃。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11月针对向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追加投资6亿欧元与希腊政府达成协议,该公司董事长许立荣表示有能力让该港发展为欧洲最大港口。

 

       该公司以2008年取得位于地中海海运要冲的比雷埃夫斯港的部分运营权为契机,一直顺利扩大业务。2016年成功向该港的运营公司出资51%,取得经营权。货物的吞吐量也顺利增加,2018年比2013年增加75%,据悉该公司希望通过此次投资进一步推进港口的扩充。

 

       对中国来说,比雷埃夫斯港尤其具有吸引力。过去,要从中国通过船运向西欧和北欧运输家电和服装等中国产品,很多航线是从南海出发经由印度洋及苏伊士运河、然后穿过位于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但据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比雷埃夫斯港的建设取得进展,可以在该港卸货,改为铁路运输,能大幅缩短交付给欧洲各地客户的时间”。

   

       另一方面,招商局也刚刚在11月下旬敲定向海外港口投资9.55亿美元的大型收购。据悉将取得亚洲和欧洲等的10处码头。

 

       实际的成果可从统计数据上看出。观察两家企业公布的合计18个海外港口的货物吞吐量,2018年有15个港口比上年增加,其中10个港口增长10%以上。吞吐量减少的出资项目只有2个。

 


 

       两家国有企业均为中国代表性的企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拥有集装箱海运企业中远海运控股等上市企业。集团于2016年由排在中国海运业前两名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与中国海运集团重组而成,在集装箱船的运输量方面居世界第3位。此前投资的码头在世界范围内达到约55个。2018财年(截至201812月)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20%,达到2808亿元。

 

中远海运集团停靠在德国汉堡港的船只(资料图,reuters)

 

       招商局集团则是诞生于1872年清朝时期的历史悠久的综合性企业。以旗下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为中心,在世界约20个国家参与56个港口的业务。2018财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约11%,达到6499亿元。

 

       两家企业都与政府关系密切。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董事长许立荣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招商局董事长李建红则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委员。优势是以政府为后盾的资金实力,许立荣还表示今后加快收购的步伐。

 

       不过也面临纠纷。在东非的吉布提港,招商局2013年取得该港的23%股权。但该港原本由以迪拜为基地的港口运营企业迪拜港口世界集团(DP World)于2004年签署30年的开发协议,已经出资约3成。吉布提港处于连接东非与欧洲、亚洲的要冲,迪拜港口世界集团表示“被招商局横插一脚”,以经营混乱为由,2018年起诉招商局,现在仍在打官司。

    

       即使是看似顺利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2月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提出在港口附近建设商业设施的投资方案,但当地相关部门予以否决。原因是担忧现有的商业设施的顾客减少。相关部门10月还否决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建设新码头的计划案。海运相关人士表示,“背景之一是中国的影响力在加强”。希腊由于财政方面的严峻状况等,11月批准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6亿欧元的追加投资,但今后港口扩充等计划能否顺利推进存在不确定性。美国政府还担忧中国出资的港口有可能转为军用。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小岛末夫指出,“也有的项目中国出资比例在50%以下,掌控经营的港口仍然有限”。小岛同时还表示,今后中国能否进一步扩大出资受到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渡边伸 大连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