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学名校瞄准中国与印度
2012/05/24
![]() |
北京大学校园内开设的“斯坦福中心” |
近1个月内,至少全世界有5所大学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基地。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及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分别计划在苏州市和沈阳市设立定员为1000以上的新校园。
在北京大学内开设教学基地
3月中旬在中国7个城市巡回展览的海外大学介绍会上,来自美国、英国及法国等国家的400所大学对各自的学校进行了宣传介绍。胡润百富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个人资产超过600万元的富裕阶层达到了270万人,其中85%希望子女赴海外留学。这些学生素质优秀,且又能为学校带来可观收入,为争夺这些生源,各海外大学之间的竞争逐渐升温。
格外受到学生关注的海外大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3月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开设了“斯坦福中心”,虽说是从斯坦福大学出差来的教授及在此留学的该校学生们的基地,但北京大学的学生也可自由出入。
工程总投资据说数千万人民币,该中心建筑物的墙壁上,描绘着加利福尼亚的校园风景,中心里还有可放松心情的咖啡厅等。这些能让人联想到留学后将等待自己的学生生活。
体验了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课程之后,一位北京大学3年级女生在下课后用流畅的英语对教授说,“上课的方式真是与众不同啊!”。北京大学的学生一般在大教室上课的情形较多,该教授采用少数人参加议论的“苏格拉底式”授课。这名教授说:“希望到我校留学的学生相当多,我一定会给他们写推荐信的”。
![]() |
美国哈佛商学院(HBS)印度分校开学仪式(3月9日) |
3月,美国哈佛大学在印度最大商业城市孟买开设了哈佛商学院(HBS)印度分校。负责在当地挑选学生的一位日本的大学人士说:“在数学及物理方面,印度人天赋异禀。1分之差落榜印度理工学院(IIT)的印度学生回头就能进麻省理工学院(MIT)”。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数据显示,留学生给美国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全年达到200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对大学的补助金以及研究费资助数额减少的背景下,留学生正日益成为收益的新支柱。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介绍,2010年秋季考入美国大学的中国人为15万7558人、印度人为10万3895人,留学生中每3个人就有1个以上是来自中、印两国。
培养全球化人才
大学设立海外基地除了用于确保留学生之外,还将其用来培养自己学校的学生。将就任明年设立的纽约大学上海分校副校长兼首席执行官(CEO)的杰弗里·雷曼说:“与宗教及文化不同的人进行激烈辩论,能够破除自己固有的观念,我们需要培养这样的全球化人才。”
据介绍,纽约大学的上海分校第1年度预计将招收300名学生,杰弗里·雷曼说“入学考试会非常难”。今后计划将本校的学生派到分校1~2个学期,希望使之成为共同研究的基地。
不过,进行留学生输出的中国和印度也面临人才流失的危险。印度卫生部长阿萨德4月表示让计划到美国学习尖端医疗的医学生签合同,研究结束后回国。据称,在过去3年时间内,有3000人到海外留学后就没有回到印度。
发达国家想留住新兴经济体的优秀人才,而新兴经济体希望人才回国,日益增多的留学生也开始带来新的摩擦。
日本的大学在中国的基地多达49处
日本的大学为吸引留学生,也开始在海外大量设立活动基地。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到2009年10月,设立留学生招募事务所的大学有61所大学,共166处。最多的是中国,共49所大学建立了基地。东京大学、一桥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等名牌大学均在北京设置事务所。由于也有许多日本留学生在中国留学,还为他们在当地的生活提供支援。
另一方面,日本的大学在印度设立的基地较少,仅有京都大学于2009年在孟买设立了兼任留学生招募工作的共同研究基地。之后,东京大学和立命馆大学在新德里等设立了事务所,目前已正式开始开展活动。
(森安健 北京、岩城聪 新德里 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